太上感應(yīng)篇?:友悌。
太上感應(yīng)篇:友悌。
【原文】友悌。
【解釋】兄長友愛弟弟,弟弟尊敬兄長。
【分析】兄弟之間血脈相連,一生中最親近的就這么幾個,是人生最難得的緣份。在父母眼里,兄弟原是一體,假使稍有不和,父母心里就會難過。所以父母看到兄弟友愛,內(nèi)心自然快樂。兄弟又稱為手足,彼此要互相照顧,哪有手足相互爭奪的呢?應(yīng)時時體念是同一個父母所生,本來就是一體,至親骨肉是不能分開的。明白了這個道理,當兄弟之間發(fā)生爭執(zhí)時,自然就不忍心再爭吵下去;對于一些小財小利,自然也能夠看得比較輕。明朝王陽明先生曾說,舜能夠感化同父異母的弟弟象,最重要的關(guān)鍵,就是不去看象的不對之處。
【故事一】漢朝的田真,家中共有兄弟三人,父母都已經(jīng)過世了,三人擬將父母遺留的財產(chǎn)分成三等份;就連堂前那棵紫荊樹也要分,而且預(yù)定明天就要動手。說也奇怪,就在田真兄弟決定之后,這一棵紫荊樹卻突然枯萎。田真看了感到非常震驚,就跟他的兩位弟弟說:‘樹木同株,聽到自己要被分割成三份,就憔悴枯萎,難道我們?nèi)瞬蝗鐦淠締??’田真說著悲從中來,忍不住哭了起來,兄弟三人因此決定不要分割紫荊樹;這棵樹一聽到田真兄弟說不分割了,就又活了過來。兄弟三人因而感悟,從此以后財產(chǎn)共有,再也不分家了,而且愉快地生活在一起,鄰居們都稱贊他們一家是孝門。要知道兄弟屬于天倫之一,所以古人將兄弟比喻成手足,而手足就有不相分離的意思;因為,分離就會分散,分散就會孤單,而孤單就接近于滅絕。
【故事二】五代的張士選從小父母就過世,長大后只剩叔父存在。叔父有七個兒子。有一天叔父對士選說:‘我應(yīng)當與你分家產(chǎn)了,就將其分為兩份?!窟x說:‘我不忍心他們七個人共分一份,可以分成八份。’叔父堅持不肯,士選也堅持禮讓,于是分成八份。當時士選十七歲,受到推薦進京參加考試,同會館有二十多人。有相士說:‘今年科第考試能名列前茅的,就只有這位少年?!叾夹χ庳熕?。相士說:‘文章不是我所能了解的,但這位少年滿臉有陰德之氣,一定是積善的結(jié)果?!_榜時果然只有張士選高中。
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jxcxjspx.com/post/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