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應篇?:正己化人。
太上感應篇:正己化人。
【原文】正己化人。
【解釋】端正自己,勸化別人。
【分析】所謂正,就是確實不可改變;所謂化,就是自然形成。這就是所謂其身行得正,不用命令,大家都愿意奉行。端正自己有許多功夫,感化他人有很多妙用。人若能端正自己,沒有不能端正事物的。惟獨能夠守得正、行得正,人人都會尊敬他;人人都知道要尊敬的地方,就是他的心能夠接受感化的地方。若能在這個可受感化之處,以至誠心從小處去感動,自然稍微一撥就能轉化,稍微一挑就有顯著效果,沒有不順從的。若以我的正來顯示別人的不正,縱然只是稍微責備,他人一定不愿接受訓誨,所以會強爭是非曲直,這不就會斷絕他的善心嗎?這就是最近喜歡行善者的通病,每次都因出手太重,使得執著頑固的作為,讓他人沒有改過的余地,這是要深以為戒的。端正自己的心,才能端正自己的行為或端正事物;其心既然端正了,萬物自然就會安定。學道的人應當先把心念調治好,才能抵擋外境的侵擾,絕不可因為貪戀外境,而傷害內心的清靜。這樣心能端正,自己的行為有所立足,萬物沒有不隨之轉化的。因為這顆心的根本壯實了,萬物的枝葉自然茂盛。所以要引導萬物的根本,就在于清心;想要端正別人,就必須先端正自己。
【故事】后漢的陳實,在鄉里中以處事公正成為榜樣;鄉里中若有人爭訟,經常會請他裁斷,他就以曲直作譬喻來讓人了解,使其離去后心無所怨,并說:‘寧可受到刑罰處置,不要被陳君說不好。’曾有盜賊躲在屋梁上,陳實起來拿著蠟燭,呼叫子弟集合訓誡說:‘人不可不自我勉勵,行為不善者未必本來就是惡人,只是習慣已養成,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,就像屋梁上的小偷一樣?!I賊聽后非常害怕,就從屋梁上跳下來請罪。陳實慢慢分析道理讓他明白,并贈送他絹布兩疋,要他自行改過。陳實的行為讓整縣受到化導,不再有竊盜發生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jxcxjspx.com/post/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