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應篇之實行
讀誦奉行 改過遷善
凡《安士全書》,及《感應篇匯編》,《印光文鈔》,通文義者,皆須人奉一部。由此路上行,上焉者或可體會到此。否則只知圓融不執著,口口說空,步步行有,為家庭之禍患,亦佛法之蟊賊。《三編卷三 復福州佛學社書》
《感應篇匯編》,宜令熟讀,此正本清源之要務。以五經四書所說者,或散見于各處,或義晦而難領會。此既熟讀,讀五經四書,一見此種話說,即便心領神會。理學務躬行,而不知此義,反指為異端者,皆見理未的,救世無術之流類也。《三編卷二 復謝慧霖居士書二》
汝宜每日將《太上感應篇》,《文昌陰騭文》,《關帝覺世真經》,日讀三五遍,至少須一遍。亦令汝妻日日讀之,自可知為人之道理。既知為人之道理,則便可繼汝父之家風。凡一切人皆欽仰汝,以為汝父素好善,故有此令郎。此其榮為何如也。光宗耀祖,成家立業,只在能立志學好而已。豈有甚么難行難做處。《三編卷三 復某居士書》
人之一生成敗,皆在年幼時栽培與因循所致,汝已成童,宜知好歹,萬不可學時派。當學孝,學弟,學忠厚誠實。當此輕年,精力強壯,宜努力讀書。凡過讀之書,當思其書所說之事,是要人照此而行,不是讀了就算數了。書中所說,或不易領會。而《陰騭文》、《太上感應篇》等皆直說,好領會。宜常讀常思,改過遷善。于暇時尤宜念阿彌陀佛,及觀世音菩薩,以期消除業障,增長福慧,切勿以為辛苦。古語云:“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”此時若錯過光陰,后來縱然努力,亦難成就。以年時已過,記性退半,所學皆用力多而得效少耳。第一先要做好人。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焉。第二要知因果報應,一舉一動,勿任情任意。必須想及此事,于我、于親、于人有利益否。不但做事如此,即居心動念,亦當如此。起好心,即有功德。起壞心,即有罪過。要想得好報,必須存好心,說好話,行好事,有利于人物,無害于自他方可。倘不如此,何好報之可得?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鏡之前,決定莫有好像現出。所現者,與此丑像,了無有異。汝果深知此義,則將來必能做一正人君子,令一切人皆尊重而愛慕之也。祈審慎思察,則幸甚幸甚。《增廣卷一 與周法利童子書》
若日說因果報應,與生徒講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陰騭文》、《覺世經》。而所作所為,皆與三者相反,則成登埸優人,只供臺下人一時悅眼娛耳而已。優人只得優人之值,斷無生前沒后之真利益也。愿汝深體吾言,則儒佛之心法,及究竟之實益,豈必令前人獨得,而汝或不得者哉。 《三編卷二 復卓智立居士書一》
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jxcxjspx.com/post/24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