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應(yīng)篇:所謂善人。
發(fā)布者:admin 閱讀量:2696 時間:2018-07-03
太上感應(yīng)篇:所謂善人。
【原文】所謂善人。
【解釋】這里所說的善人。
【分析】談到善人對善事的實踐,開始于對是非要分辨得清楚,不會有所錯誤,智慧和勇氣都能盡到,最后到達(dá)‘人我兩忘’的境界,就能使仁慈與忠恕并行。況且善人在立定心志的用意方面,無論對待自己或他人,內(nèi)心常存著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,對于各種品行、操守都能有良好的存心,對外的待人處事也能夠適合時機(jī)、兼顧情理,沒有一樣不盡力注意的。這些就算是堯、舜、周公、孔子再來投生,也不會有不同的看法。要如何稱為善人呢?因為天心是喜歡行善而厭惡作惡的,人心本來是有善而無惡,但因每每疏忽于習(xí)氣和毛病,以致喪失原來的善心,所以應(yīng)當(dāng)善則精進(jìn)、惡則改悔,這樣就可以稱為善人了。
【故事】明朝江西的鄒子尹非常崇信三寶,辛勤地從事各種善事,舉凡救濟(jì)別人的患難,或是成就人家的好事,雖然是赴湯蹈火,或在寒冬盛暑,也不會推辭,因此大家都稱贊他是大善人。當(dāng)他病死之后來到閻王面前,心里很不服氣。閻王就命令冥吏,將他的善惡簿冊拿給他看。他打開簿冊,就有‘名利’兩個大字,凡是一生所做的善事,不是記在‘名’下,就是記在‘利’下。鄒子尹這時才慚愧而服氣。他醒來后告訴他人說:‘請?zhí)嫖冶楦媸篱g做善事的人,一定要真誠切實,把心地掃除干凈。’過了五天就死了。
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jxcxjspx.com/post/3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