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應篇:推多取少。
太上感應篇:推多取少。
【原文】推多取少。
【解釋】把多的推讓他人,自己則取少的部分。
【分析】兄弟之間的情義是屬于天倫,錢財則是身外之物,更是應該推讓。《佛遺教經》說:‘多欲的人,因為多求利益,痛苦煩惱也多;少欲的人,無所貪求和欲望,就沒有這種憂患。人若想脫離痛苦煩惱,應當靜觀知足;而知足的方法,就是能得到富樂安穩的地方。知足的人,雖然是躺臥在地上,也非常安樂;不知足的人,縱然是處于天堂,也不會稱心。’由此可知,人如果能夠推多取少,自然心地平坦,面對外境都不會受其侵犯擾亂,而常常能夠知足。
【故事】慈溪有兩位非常要好的朋友,甲受聘在一個學館教書,酬金九兩;乙受聘到另一個學館,酬金六兩。甲高興地說:‘我們明年都沒有后顧之憂了。’乙卻說:‘兄臺只有大嫂在家,九兩已經足夠了;小弟有父母需要奉養,六兩還是不夠。’甲說:‘那就這樣好了!’于是就把自己分配到的學館讓給乙,自己則到乙館。當甲到達學館后,在床下撿到一本破舊的書,里面抄有外科的藥方,學生說那是以前的老師所留下來的。冬天回家時,看到幾位穿著講究的仆人倉皇叩問:‘這里有沒有外科醫生?’詢問之下,仆人說:‘我們主人從福建調到山東任布政使,忽然背上長瘡,痛苦得幾乎快要死了,已經有三天了!’甲想到前陣子得到的藥方,正好可以治療這個病癥,因此就隨著仆人前往,照著藥方用艾草熏灸,果然痊愈。布政使非常高興,以一百金酬謝他。兩人談到因為讓館給乙而得到藥方之事,布政使大加贊嘆褒揚。剛巧慈溪縣令是他同科中試者的侄子,就為他大力保薦,因而進入縣學當生員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jxcxjspx.com/post/3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