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應篇:其過大小有數百事。欲求長生者。先須避之。
太上感應篇:其過大小有數百事。欲求長生者。先須避之。
【原文】其過大小有數百事。欲求長生者。先須避之。
【解釋】這些過惡,大大小小有幾百種,想求長生者必須先避免。
【分析】所謂的‘數百事’,就是從‘非義而動’到‘死亦及之’。前面說的奪壽,是在教人知道有所警戒;現在又說長生,是教人知道有所欣慕。先須避者,并不是說其他人就可以不必回避,而是說想求長生的人,更應當謹慎戒除,雖然只是一點點世俗毛病,也是不可以犯。學道的人以積德為根本,在儒家要做到四端百行,佛家要做到六度萬行,道家要做滿三千功八百行。這些都是積善避惡的說法。然而,想要積善改過,須先體會至高的妙道;若想體會至高無上妙道,就要深明本心,因為心是道的本體,而道則是心的作用。人們若能察心觀性,則圓明之體自然現前,無為之用自然成就,不須假藉任何功夫,就能夠頓超彼岸。這些如果不是修到心鏡朗然、神珠廓徹的功夫,怎能使諸想頓息、心源自在、決定無生呢?所以明心體道的修行人,不會讓身體牽累本性,不會因外在境界而亂了自己的真心,能夠在隨機應物之中,體現不生不滅的道理,這就是無上至真的妙道。但是,現在祈求長生的人,只是一味地恃著藏精伏氣、煉藥燒丹的方法,便說真仙可期,他們根本不知這些都是心外求法的行徑。
【故事】有一位楊正見的女仙人,再不久就可登上仙籍。但上帝卻責怪她年少時,當父母串錢要繳稅時,她不應從中挑選二文圓好的錢私自藏匿,這就叫隱藏官物,所以貶其續留人間一年。紫虛元君與茅君同在清虛宮校勘天下真仙的得失,頓時剔除了四十七人。后來重新上榜的只有兩人。這是因為他們還懷有淫欲之心,來修持上真的事,不能說沒有過失。私藏錢的過失還算小,諸仙人所行的功過又可以相互抵銷,尚被嚴厲譴責,何況是任意去做而不知避過呢?
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jxcxjspx.com/post/2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