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應篇?:假借不還。
太上感應篇:假借不還。
【原文】假借不還。
【解釋】借用財物卻不肯歸還。
【分析】假借,是用來通有無、舒緩濟急的,本來是一件好事,受到的恩德已經不小了,怎么可以倚恃強勢,用狡詐的手段來推托不還呢?他哪里知道沒有了卻的債務,死后仍然要償還,欠得少的就當他的奴婢,欠得多的就當驢馬牛狗來償還,這也是相當可怕的事。凡是向人家借用東西,必須要加以愛護,若非不得已就不要去借,借用完了就要馬上歸還;這樣別人就不會感到厭煩,而自己也無愧于心。至于向人借錢,更要清清楚楚地償還;現在的人常常借了錢就不還,卻未想到這個錢不是我的,就算據為己有,到最后錢財也是會不見,只會徒增債務而已,這樣究竟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呢?
【故事】清康熙戊午年秋天,北京居民張元畜養了一頭驢,一天能走兩百里路,可是卻很喜歡踢人、咬人;唯有張元父子三人騎它時,它就非常地馴服,他人都沒有辦法騎。偶然有一個姓楊的人,姑且試著借驢來騎,卻非常馴服地讓他騎,于是就騎著它行走;回家之后,楊某夢到穿著黑衣的人告訴他:‘我是張家的驢,前世向你借用三百錢不還,現在應當補償你;你昨天騎著我走了二百八十里,乞求你再騎二十里,我欠你的債就可以了結。’楊某問:‘你欠張家多少錢呢?’黑衣人皺著眉頭說:‘多多多,不可說。’楊某醒來后果然又借驢來騎,去的路程稍微遠了一點,驢子忽然跳起來把楊某摔在地上,推算一下路程,果然是二十里。楊某更加感到驚異,祈求說:‘我明白原因了!但現在離家十里路,如果不騎你,怎么能夠回去呢?我回家后就拿十文錢來買草料喂你,怎么樣呢?’驢子站著看了他很久,又馴服地上路。爾后楊某故意試著要騎它,但是才剛接近驢鞍,驢子就踢咬長鳴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jxcxjspx.com/post/15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