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應篇:施與后悔。
發布者:admin 閱讀量:2564 時間:2018-07-18
太上感應篇:施與后悔。
【原文】施與后悔。
【解釋】布施給他人之后,心里又后悔了。
【分析】施與這件事,要建立功德最為快速,然而必須樂善不倦,才會有所進步,即使是財力不夠,也一定要常存此心,更何況可以把心念轉為吝嗇,而喪失自己的初發心嗎?還沒有布施就后悔,就不會果敢地布施;已經施與了卻又后悔,就不會再施與。這種賊仁害義的行為是心病的根本,所以太上不寫施與的善舉,而只摘錄后悔的過惡。因為圣人所最稱許的莫過于遷善改過,所最厭惡的莫過于為善不終;在布施之后會感到后悔,推究他的初心,畢竟不是真心喜歡做善事,只不過是一時高興求個好名,希望得福罷了!一開始既然已經錯了,怎么會不后悔呢?若是真心布施,做到了‘人我皆空’,內不見能布施的我,外不見接受布施的人,中不見所布施的財物,這樣就不會有布施之后又后悔的情形發生。所以行善的人,不可以不用心觀察自己行善發心的念頭。
【故事】奚百三本來是個貧窮的人,偶然見到一位道人到一個店家化緣,店家卻不施與。奚百三摸摸腰間,只剩下一文錢,就布施給道人。當天晚上,就夢到道人幫他除去贅肉;等到醒來時,臉上的贅肉果然脫落了。一文錢的布施,竟然讓他脫離病苦,可見施與不在于有多少能力,而在于存心,世間人應該要一心去力行;勸他人一起來做尚且還嫌太慢,更何況做了以后可以后悔嗎?
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jxcxjspx.com/post/15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