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應篇:又枉殺人者。是易刀兵而相殺也。
太上感應篇:又枉殺人者。是易刀兵而相殺也。
【原文】又枉殺人者。是易刀兵而相殺也。
【解釋】又有冤枉殺人的,就像換取刀兵相殺一樣。
【分析】上面說到橫取,而這里接著又說冤枉殺人,是因為冤枉殺人這一件事,經常是由于貪愛、吝惜錢財而引起的。冤枉殺人的事,大概來說有七種。第一是判決訟案:法官接受賄賂,冤枉誣陷他人,行為任性殘酷。第二是帶兵打仗:趁機屠殺、擄人,掠奪財物,假藉理由取人首級來冒領戰功。第三是醫生用藥:為了謀財而販賣假藥,或開錯藥方醫死病人,還昧著天理加以攻擊。第四是破壞身孕:為了節省費用不養女嬰而加以溺斃,縱欲懷孕而墮胎。第五是衙門惡吏:利用職權詐騙財物、陷害百姓,欺蒙上級且橫取、虐待百姓。第六是風水害人:收買風水專家,遷移、破壞他人墳墓的風水,來陷害他人。第七是庸師誤人:不學無術而誤人一生,傷害他人的子弟。以上這些殺人的方法雖然不一樣,但是冤枉折殺人的情況卻相同。以上這些罪過,是天律所不能赦免的,不是遭受人為的禍害,必定會有上天的刑罰,雖然說是殺人,其實就是自殺。
【故事】宋朝某一個禪師年輕時喝醉酒,和人爭奪錢財時奮力重擊對方,那人立刻死亡。他畏罪逃到遠方,出家后勤苦修行,于是得以徹悟佛理,成為大禪師,開堂講說佛法,學生有幾百人。當他七十多歲時,忽然有一天沐浴升座,告訴大眾說:‘你們不要動也不要說話,看老僧了結四十年前的一件公案。’坐到中午時,有一位武官突然到來,扳起弓箭想要射殺他。禪師合掌說:‘老僧等您已經很久了!’武官驚奇地說:‘我與和尚素不相識,但一見面就想殺你,我自己也不明白其中的原因。’禪師說:‘欠債還錢,這是很公平的交易,但請下手,不必遲疑!’又回頭看著大眾說:‘我死了以后,就請這位居士吃飯之后送他回家;如果有半句嗔怒責怪的話,就是違逆天理、背叛師道,這不是我的弟子!’武官更加疑惑,堅持請求禪師說明原因。禪師說:‘你已經是第二世的人,所以忘記了那件事情;我還是這一世的人,所以不會忘記。’因此述說從前的事讓他知道。這位武官向來就不認識字,忽然大聲吟唱說:‘怨怨相報何時了,劫劫相纏豈偶然!不若與師俱解釋,如今立地往西天。’說完之后,手里拿著弓箭站著不動,立刻就往生了。禪師下座為他落發、取名,而后更換衣服放進塔中;他自己也跏趺而坐,告別大眾后就坐化了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jxcxjspx.com/post/20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