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應篇:如是等罪。司命隨其輕重。奪其紀算。算盡則死。死有余責。乃殃及子孫。
發布者:admin 閱讀量:14569 時間:2018-07-20
太上感應篇:如是等罪。司命隨其輕重。奪其紀算。算盡則死。死有余責。乃殃及子孫。
【原文】如是等罪。司命隨其輕重。奪其紀算。算盡則死。死有余責。乃殃及子孫。
【解釋】像以上的這些罪過,司命之神會隨著所犯的輕重,奪除他的壽命(重的十二年,輕的一百天),壽命奪盡就死了。如果死后還有未完的罪責,就會殃及子孫。
【分析】如是等罪,是總結上文的用詞。罪就是‘非義而動’以下等事。司命以下的文句,正是說明隨著所造的罪業受到惡報的事實。佛經上說:‘業力是從心地生出來的,心是業力的作用;業力牽引心去招感形體,心隨著業力而現出境界。就像影子緊隨著形體,而彎曲端正分明;猶如響會呼應聲音一樣,回應的大小各不相同,一絲毫的報應都不會有差錯。’至于說到殃及子孫,也要貫通三世來論斷。總而言之,遠在兒孫,近在本身,這種報應非常明顯而不會差錯。因為自從世人積累惡習、行為詭詐,傷了上帝好生的慈心,違背祖宗保護的善意,于是導致子孫艱難、宗祀斷絕的果報。有的人歸咎于命數,有的推托給氣稟。唉!天地的大德叫做生,草木禽魚之類,上天還不忍它們受到滅絕,何況人是萬物之靈,怎么忍心傷害他的子孫呢?所以人如果沒有極重罪惡,子嗣是不會滅絕的。但是惡報還沒有受完,就會連累到子孫,那也是永恒不變的事理。
【故事】隋朝的楊素勸立煬帝,因此危害到隋朝皇室;他的兒子楊元感最后被煬帝所滅。唐朝的李績勸立武則天為皇后,因而除去唐朝命脈;他的孫子徐敬業,也被武后所殺。這就是殃及子孫的例證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jxcxjspx.com/post/2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