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應篇:造作惡語。讒毀平人。
太上感應篇:造作惡語。讒毀平人。
【原文】造作惡語。讒毀平人。
【解釋】編造壞話捏作惡事,讒言毀謗平常之人。
【分析】人縱然是有了過失,也應妥善為他掩護,如果本來就是清白無辜的人,卻編造流言、捏造惡事來讒毀他,這種惡毒更大于刀斧虎狼。因為人本來沒有罪,卻因有人說一些煽動的謠言,加上一群小人的附和,使得聽者受到迷惑而無法分辨是非,賢人和奸人混淆不清,官位升降也會顛倒。這是君子所深惡痛絕的。佛說:‘惡口的罪業,死后當墮刀兵拔舌地獄;在生之時,會常常遭受宰殺,以及形體殘毀的果報。’
【故事】明朝的陳良謨說:‘我以前因為被分發到公安縣任職,有一位白教諭到京城參加會試,他的妻子喜歡做好事,曾經用白教諭的名字寫在疏文上,布施一兩銀子給道姑,并且用一丈麻絲繡在旗旛上。剛好有同事的妻子經過而進來拜訪,看到之后很驚駭地說:“儒官跟道姑往來,會影響官途不小!”白妻聽信,以為丈夫的官途從此完了,心中悶悶不樂。等到白教諭落榜歸來時,就拿這塊麻料做衣服,并且剪壞旗旛。妻子更是不安,就上吊死了。我剛好聽到這件事,就去問知縣,知縣把案情詳細說明;我因而同情白教諭的遭遇,更替他的妻子感到悲哀。后來巡撫林二山,在討論儒官賢能與否的名冊時對我說:“白教諭奸淫同僚的妻子,他的妻子有不滿的言詞,白教諭就令她上吊自殺,罪過實在是天地不容。”我就將所聽到的事實告訴巡撫。林公正在考慮之時,我接著再說:“不曉得您先前所說的話是何人所說的?如果是個正人君子,或許還可以相信;如果不是正人君子,請您再詳細查訪。”林公聽了恍然大悟,拍著桌子說:“是啊!是啊!”隨即拿起筆涂掉資料。后來白教諭升任國子監助教,我轉任福建按察使,在莆田見到林二山先生,林公指著鄰家跟我說:“這位姓吳的人,以前擔任過公安縣的訓導,他就是讒毀白教諭的人;他平時為人就心術不正,我以前因為你的話而頓然覺悟。他后來升為江西萍鄉的教諭,也被同事讒言毀謗,于是罷官而歸,經過鄱陽湖時,所乘坐的船只翻覆,只留下一條身命,現在已經很落魄了。”’
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jxcxjspx.com/post/149.html